- 勘云号
- 油气装备与机械加工
分享至
12月8日,青海油田采油四厂今年原油产量首次突破32万吨。“低渗难采油藏‘脱胎换骨’,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,相当于3年时间再造了一个采油厂。”青海油田采油四厂厂长李松涛说。
南翼山、大风山、风西、尖顶山等油田受湖相沉积影响,资源品位差,属低渗难采油田,开发难度大。尤其是南翼山油田储层薄、多、散、杂,油水层识别难度大,储层认识不清、开发技术不配套。因此,有储量无产量成为制约青海油田高效开发低渗难采油田的绊脚石。
近几年,青海油田打破常规研究适应各个区块、不同低渗难采储量开发技术,在体制上采用一体化高效运作模式,在技术上集成国内外成熟技术,形成配套工艺技术系列,使之成为油田增产、增效的中间力量。
强化顶层设计,打造风西勘探开发一体化样板。风西勘探开发按照“先易后难、先浅后深,整体认识、分步实施”的思路,优先探明连片和物性好的储层,控制与周围岩性组合的储层,预测物性较差的储层,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西勘探开发工作标准和方法。产能建设采取总包模式,建立“一图、一信、三表”信息反馈机制,严把设计、投产、安全6个节点质量关,钻井效率同比提升1.5%,完成建产6.3万吨。截至目前,风西地区共完井8口,通过对16层段压裂试油,其中5层段达到工业油流标准,有3套主力层具备了水平井开发的潜力。
低渗难采油藏管理由精细向精准转变。青海油田在总结分析以往低渗难采油藏开发经验的基础上,突出措施作业效果,挖掘老井、停躺井潜力。目前,今年的油井措施有效率达到85%以上;二次评价南翼山E32气藏,盘活5口老井排水采气工艺,对翼评1井、南2-4井等3口井采用抽油机方式进行排水采气,实现了油气并举提效、提产。
低渗难采油藏开发由难点向增产增效转变。在低渗难采油藏效益开发过程中,青海油田优选试验田。南翼山Ⅲ油组大部分储量无法动用,采油四厂以小井组为试验田,设计优选不同能量补充方式,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,部署2个试验井组。强化难采区块论证方案,明确油气富集规律,将“难采”变“可采”将“难题”转变为“潜力”。
本文转自北京勘云科技有限公司(Beijing Kanyun Technology)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信息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能源科技信息,如内容有误、侵权请联系houyanting@kanyune.com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凡来源注明为勘云号的文章,版权均属勘云号,授权转载请署名来源。
跟帖 0
参与 0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勘云立场。